日本大学怎么算学分?
这个嘛,我可能比较清楚一点 首先呢,日本大学有学分制和学年制两种制度
1.学分数制是指读几年拿多少学分的办法(比如,东大是4年150学分,庆应3年120分)每修完一科的课,教员会在成绩单上给你盖一个章,盖多少个章就得多少个学分的证明。
2.学年制就是指读几学期(一般2-4个学期),每一学期有多少门课,一共就是多少学分的算法。
这两个制度没有特别明确的区分,大部分学校是以学分数制为主,同时会有一些选修课以学年制的课程计算。
每个学校的学科又分为几个系,比如东北大的经济学系,分三个小系,每个小系再分好几个课题,比如国际经济研究、宏观经济、金融理论等等,每一个课题都是独立核算的。
而每个课题的学分数又是固定的。如果这个学期你参加了这个课题的学习,并且考试合格的话,那么下学期开始就可以免修这门课程,计学分了。这就是日本的免修制度,跟国内一样,只要考了及格的分数都会给学分。
但是跟国内不同的地方在于,日本对于必修课程的学分是有规定的,比如说东大,所有本科学生都必须修满36学分的数学类(包括高数、线代、概率等科目)才能毕业。所以哪怕其他科目都合格,如果不修这一类的科目也是不行的。
至于如何选课如何分配学分,这个得看各个院系的规定。一般来说大一新入学的学生都会有一张表格,告知你这个专业总共需要修多少学分才可以毕业,每年教员会给你一个建议的选课方案(当然你也可以不听他的自己选)。
到了大二大三的期末考试,如果考过了的话,教员就会在你通过的课程后面签字画押,确认该门课程学分到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