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工程专业吗?
先简单说一下,我在日本学习的经历—— 日本工科的确很强,这是毋庸置疑的; 我是在日本大学院修了工学博士课程(即日本所谓的研究生),然后作为博士后期课程在读。虽然最终没有拿到博士学位,但是在日本的学习还是给我留下了很多的宝贵经验和深刻印象。 就工程学科而言,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中国留学生关注:
①导师制 在日本绝大多数的大学都是实行导师制的,也就是每一位学生有一位教授指导,教授会对你在学习以及研究上的任何内容和步骤进行严格的把关和调整。比如你在做研究课题的时候,教授会根据你的课题内容给你分配相应的实验室,研究室里会有相应的研究人员负责指导你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在你完成实验或理论分析之后,教授也会对你的研究结果做出详细的解答和建议。 ②自由度 在某些方面,日本的科研体制相对中国来说要更加灵活,因为实行导师制度,所以在研究计划、课题内容等方面你和你的导师可以互相商量着来定,并没有中国的这种导师对学生绝对领导的那种模式。所以如果你有一个好的点子并且你的导师也认为可行的话,那么你的研究就可以开展起来并实施。
③交叉学科 在日本任何一个学校或者机构基本不会出现像中国这样为了申请某个项目而专门去选某一个学科的情况。因为在日本任何一个学科都是一个大的平台,你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做很多相关或者不相干的研究内容。比如在土木环境本室,除了传统的土力学、结构力学等等,还可以从事能源(比如太阳能、风能等)利用、环境保护等相关研究。正因为如此,我虽然在土木环境本室,但却在新能源利用方面展开了一定的研究工作。
④严谨性 可能正是因为有中国的留学背景,所以我非常明白中国留学生的短板在哪里,那就是过于浮躁,想问题不周全且不够严谨。而在日本的这几年,由于所有的工作都需要你和你的导师共同商议决定,并且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做报告,听取各方意见,所以养成一个良好的思考方式和做事风格非常重要。我至今都记得我的导师和我说的最多次的一句话就是“考虑要全面”。
⑤语言能力 要从事研究,日语和英语都要过硬。特别是日语,你需要和你的导师及实验室成员进行充分的交流才能展开研究。同时,你完成的论文也需要经过他们的修改和对内容方向的把控才会提交给期刊发表(在日本,绝大多数的论文都是和老师同属一个研究所/实验室人员一起讨论后决定投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