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怎么管理公共卫生的?
2016年,我去日本访问期间,曾在东京大学医学部呆过半个月。与日本的同行交流中感受到,日本人很早就形成了“预防为先”的理念;而国内目前还在讨论“医防结合”“防治融合”的问题。 日本的医疗卫生体系分为三级: 第一级是中央政府设立的卫生部。作为政府的部门,它负责制定全国性的卫生政策、标准和规范等,并承担一些公共性卫生职责,如预防接种和计划免疫、重大传染病防治、食品卫生等。
第二级是以都道府县为单位的“地方公共卫生委员会”。该机构由当地卫生部门负责人、保健所所长以及各地专家组成,代表地方政府负责本地公共卫生工作的决策。
第三级是最基础的“保健所”。每个保健所有医生、护士和其他技术人员若干人。主要职责是提供初级预防(包括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计划免疫、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范、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指导、环境卫生监测、食品安全、职业卫生等。
在日本,除了一些私人诊所以外,公立医院基本上也隶属于各地方的保健所。虽然每个保健所的职责范围和提供的服务各不相同,但是基本的服务内容都有:
■基础健康咨询。
■健康检查。
■预防和早期治疗慢性病。 例如,对糖尿病患者的预防教育包括如何控制饮食、何时开始运动、定期测量血糖等内容,而不是等患者出现并发症后再进行治疗。
■提供疫苗接种和药物。 例如为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发放预防骨质疏松的药物。
■提供急救服务。各个保健所都配备有抢救设备,一旦有病人需要紧急抢救,可以立刻实施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
■提供临终关怀。对于生命垂危的患者,给予相应的心理安慰。对于家属,给予缓解悲伤愁苦的情绪及如何面对死亡的教育。
■提供遗体处理的相关业务,包括死亡证明书的签发、尸体运送、解剖等。
每一个地区还设有传染病定点医院,主要用于隔离和治疗特定传染患者。医院里只有很少的医务人员,他们都经过严格的感染防控培训。
日本在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上也有很好的制度。如果发生瘟疫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最先受到通知的将是地方卫生部,他们会在第一时间召开会议,启动有关预案,分析事态,研究对策。接下来,相关机构按照责任分工展开行动——
■国家环境研究所等机构开始进行病因调查。
■国家寄生虫病研究所等机构开始进行寄生虫学及微生物学检验。
■国家感染症研究中心等机构进行感染途径判断,提出防止疫情扩散的建议。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评估可能出现的药品、疫苗、医疗器械等紧缺物品的数量和质量,提前进行调配。
日本还有一支3.1万人的武装力量,称为“国立传染病研究所附属防疫队”,专门用于抗击突发疫情。 他们的装备很好,每辆车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移动实验室。车上装有生物安全防护装置,可以提供灭活病毒所需的高温高湿环境;还有气体消毒设施,可以在行驶过程中对车内进行消毒。当车辆停下后,还可以打开顶棚,让空气流动起来。
每次出任务时,队员要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衣,戴着厚厚的口罩和手套,全副武装地开展工作。 当问到如何保持队员之间的安全距离——毕竟病毒的传播主要是通过飞沫传播的——研究人员笑着回答说:“We are Japanese. We can not stand apart from others!”(我们是日本人。我们不可能与他人保持距离!) 的确,日本人爱干净、讲卫生,在公共场所咳嗽、喷嚏时会用手肘挡住,会用肥皂和水洗手,在外出后会立即更换衣服……这些良好的卫生习惯,或许也是他们少受疾病困扰的重要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