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上海移民多吗?
来香港读研,发现周围同学有好多都是大陆的在上海工作的,而且很多都是复交浙大中流985毕业的,感觉他们来香港读研主要也是为了拿身份(因为香港研究生毕业也可以拿到永久居民身份)然后可以回国落户吧。其实我觉得香港研究生比国内研究生要容易很多! 当然也有其他原因啦——比如香港大学硕士要求申请者具备良好的英语水平,托福成绩达到70分以上或雅思成绩6.0以上,而大部分985名校本科的学生英语水平都是达到这样的标准的;或者就是香港硕士申请不需要gre和gmat成绩,这对于大部分商科申请者来说是一个很大的便利。 至于专业选择方面,我觉得同学们可以选择一些对背景要求不是很高的专业,这样在录取上会有一定优势。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很多专业对理工科背景的考生会比较友好,但也不是说没有背景就会没有竞争力哟~像我们同专业的一个复旦本的男生就因为没有计算机相关背景而被某些项目拒绝,所以还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再有就是大家来香港读研都是为了以后回来落户吧~北京上海深圳这几个大城市对于留学生落户的政策还是比较友好的,比如北京就可以不用等待工作调档就可直接办理落户手续啦~ 至于杭州南京西安太原沈阳大连等二三线城市则要求相对较宽松,只要获得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留学回国人员证明》以及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即可办理。
香港是个移民社会,祖籍广东的人口,近几十年来已减少至不足45%,他们除了来自广州、潮汕、江门及惠州等地区外,来自上海者在方言群中也占重要地位,人数约有一百多万,是香港第二大人口方言群。据调查,在香港,父母都以上海方言为母语的人占46%,父亲是讲上海人而母亲是讲广东话的占47%;父母都是上海人的家庭仅占6%左右,多数家庭是广东人和上海人结合而成。
上海移民在香港已历五、六代之久,早于广东人之前便开始了。早在18世纪中叶已有说吴语的人在香港定居,19世纪,上海开埠,上海商业日益繁盛,上海人及江浙一带的人,因着内地经济中心及人口中心逐渐转移的关系,成为到香港居住和生活的最重要的来源。1949年以后的几十年中,上海往香港去的人口每年都有不少,仅以1957年为例,据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的资料显示,当年从香港回上海有1358人,从上海进入香港有3146人。
在上海人往香港迁移的历史中,1948年底至1949年春夏之交,是第一批以知识女性为主体的人口;到了1949年5月~12月之间,是第二批以上海本地的富商以及从大西北逃亡到上海的人为主的上海移民;1950年~1960年12月之间,出现第三批以上海本地的商人和教师、学生为主体的移民。1957年到1958年,又有一批以上海知识女性为主的移民,约有4800人进入香港。他们中大部分人并未带着丰厚的家产到香港,而是带着在上海已有的文化和技艺来谋生。早期他们的集中居住地是九龙上海道,以后有逐渐往湾仔、铜锣湾一带发展的趋势。在集中地的周围开设了一些服务于上海人的机构和设施,如银行、酒店、轮船公司、戏院、同乡会馆等,使初到香港的上海人感到有一种亲近感和归宿感。
上海人在香港的几批集中迁入,对香港的政局以及文化和经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使香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形成浓厚的上海文化氛围。以教育为例,1949年后,随着上海移民的到来,为香港输入一批有文化、有知识、有经验的教师,仅以1957年为例,当年上海进入香港的教师有400多人。
他们到港后,纷纷在当地创办新学校,以教育为主业,以文化为依托,在推动上海文化和上海方言流布香港的同时,也促进了沪港之间经济交流和文化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