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男拔萃在哪? 拔萃女校(The Girls' College)是位于香港岛铜锣湾香花街22号的女子中学,为香港历史最悠久及最具名声的女子中学之一。学校由香港总督何东爵士夫人德莉博士创立,创办时命名为“东女中”,以纪念其丈夫。 建校初期只收英文学生。1972年开设华文班,招收中文学生。由于学生人数增加,于1983年在屯门兴办分校。 2012年3月成立校董会,负责监督学校的运作和未来发展。现任校长为郭敏仪女士。 据该校校董会主席何锦文介绍,目前全校共有来自50多个不同国家及地区、超过600名学生;校生家长社会背景丰富,有富豪名流也有穷人子弟。
学校提供中英双语教学,所有课程均采用全人教育模式,重视培养学生在品德、学识、体能、美感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除常规中学课程外,校还设有多项选修课如音乐(含钢琴、乐队、合唱等)、舞蹈、美术、戏剧、武术、马技、商业、电脑、电子、设计、语言(含日语、西班牙语、德语、法语)以及多项兴趣小组,让学生在学习之余,有更多的选择和发挥潜能的机会。 作为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名校,学校始终坚持以品德教育为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培养。
学生们不仅要在学业上取得优异的成绩,在体育、艺术等方面也要有出色的表现。每年都有很多学生在各种比赛中取得骄人的成绩。 在2014年的香港DSE考试中,拔萃女校有51%的同学能获得奖学金;而在A level考试中,则有45%的考生获得奖学金。在2014年的高考之中,该校考生平均分数达30分(满分45),其中一名考生更取得41分的优异成绩。另外,在2014年牛津大学及剑桥大学的录取名单里,也各有2位同学成功考取。
赞同 440 喜欢 收藏发布于 2024/5/31 7:17:33 香港男拔萃为香港历史最悠久的中学,原是圣士提反书院的附属小学而设于湾仔圣士提反教堂内。随学生激增,1905年在政府协助下,于铜锣湾现址建校并改称“香港政府中学堂”,英文名称仍沿用“St Stephen’s College”。1914年又获政府批准,再扩充学额,增加高级课程,正式升格为完全中学。1921年根据殖民地教育总司的指令正式更名为“True blue Hong Kong Collegiate School”,中文校名则定为“香港皇仁书院”。当时的校徽上有一头金熊的图案,下有罗马字“VIGOR MENTIS、CORDE PIGNUS”的铭文,译文中为“心灵之精神,品格之保证”。
由于皇仁书院在铜锣湾的校园地势偏低,每逢雨季经常水浸,自30年代中起该校开始在铜锣湾半山择地扩建新校园并于40年代初完成。新校舍由罗便臣道至渣士田道的地底贯穿而成,故校园地面分为两部分,较高的一端设中学部,为19层的建筑物,较低一端则设小学部,为3层高的大楼。
自70年代中后期起,香港人口出生率回落,加上政府实行中学学位化,导致皇仁书院的中学部学生人数锐减,难以开展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基于这种特殊情况,该校于1982年被正式定为官立高级中学,小学部正式与其他学校分拆成为两所独立的全日制中学,新校名为“香港男拔萃中学”;而小学部则于1985年脱离皇仁书院,易名为“皇佑道官立小学”,仍隶属官立小学管理组,是该组下辖8所小学中人数最多的一所。该校现有16个年级,28个班,在校学生800人,教职员工90多名。
赞同 771 喜欢 收藏发布于 2025/2/9 12:2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