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是什么国的地区?
1. 新加坡是中国的一个省份,全称是“新(加坡)省”(跟江苏省一样) 2. 新加坡曾经是马来西亚联邦的成员,但于1965年通过全民投票决定脱离马来西亚联邦而独立。所以有些资料说他是马来西亚联邦的一个州或者邦。
3. 由于旧中国的不平等条约把香港和广州湾租借给了英国,为了保持两个殖民地的联系,英国在马来亚建立了新山港作为中转站,为了方便管理,从马来亚北部的一些属国(如槟城、柔佛等,这些地方现在属于马来西亚)抽调了大批华裔官员前往新山任职,并且将英语作为官方语言。后来随着香港与广州湾的回归,新山市成为马六甲州的首府。
4.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新山市被日本占领并改名为“芝山”。战后复名新山市。
5. 五十年代初,马六甲州进行了地方政府改革,成立了马六甲州选举区,新山市成为五个选举区之一。 1958年开始的新内阁制使马六甲州的政治家们有机会进入中央政府,而在以前的制度下,只有获得英女皇许可的马来亚华人才能担任政府要职。在新加坡的华人政治家们开始试图将他们的政治主张引入他们所控制的马六甲州。在这之后,华人的势力开始在马六甲州的政坛上变得强大起来。
1973年的大选中,以李光耀为首的民众党在大选中获胜,组成了新政府并控制了马六甲州政府。从此开始了以民众党为首的新加坡时代。
国父李光耀去世。
享年91岁。
世人缅怀“建国之父”的同时,历史的镜头拉回至半个世纪之前。
1963年12月22日,马来西亚宣告成立,由马来亚、新加坡、沙捞越、沙巴及圣诞群岛建设而成。然而,仅仅两年之后,这块世界上第二年轻的“新生儿”就面临着夭折的险境。
1965年,时任总理李光耀在国会宣布,马来西亚国会以126票对0票,一致通过将新加坡开除出马来西亚联邦的决议。在随后新加坡国会一致通过决议正式宣布新加坡独立。随后李光耀发表全国电视直播讲话,成为新加坡“独立宣言”。从此后,在世界地图上,多了一块约710.2平方公里的小岛国——新加坡。
而马来西亚国会批准新加坡独立背后的种种原因,被历史学家归纳为五个字:两权相害取其轻。
在马来西亚,马来人是土著民族,马来人人口占马来亚,即西马来西亚总人口的55%,他们拥有土地、森林、劳动力,享有自治和宗教自由。从独立的时候开始,马来人就有了政治上的主导地位。而新加坡一直有相当多的华人,甚至占了人口的绝大多数,在民族自决思潮非常盛行的50年代和60年代,马来人当然不愿意接受这样一个地区加入马来西亚,而让马来人在政治上失去主体性,因此新加坡在刚加入马来亚的时候,就作为受托领土被置于马来西亚联邦政府直接统治之下,而非西马来西亚或马来亚那样的地方自治。
而另一方面,新加坡离开马来亚是它不得已而为之。新加坡是弹丸小国,它经济最发达,人口非常稠密,但是自然资源缺乏,没有粮食和水。1960-1961年间,新加坡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一度都保持在千分之五十的水平上,人口增长几乎完全停滞。而随着20世纪50年代马来亚经济起飞,新加坡逐渐成为东南亚的劳动力集散地,外来人口暴增。同时由于新加坡的高收入水平吸引下,新加坡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于50年代末期达到千分之二十五和千分之十二的高度,人口进入了高速增长期。新加坡人口在50-60年代翻了一番的基础上,60年代再次几乎翻了一番,由1960年的192万增长到1970年的347万。这种增长水平对新加坡这个弹丸小岛而言几乎是难以忍受的。
1963年和马来西亚合并后,新加坡成了一个国际性的劳动力输出地区,外来人口的流入规模一度非常巨大。1960年新加坡就已面临水资源紧缺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离开马来西亚自治或独立都难以解决内部发展的问题。因此,当新加坡在合并之后,提出获得自治邦的地位而不是继续维持受托领土的时候,马来西亚联邦政府的马来人出于自身政治利益,拒绝了新加坡的要求。这样,新加坡离开马来西亚就是必然的了。新加坡离开马来亚和马来西亚也是英国乐意看见的,因为新加坡是英国东方政策中不可缺少的支撑点,英国当然不愿意将新加坡拱手让给马来西亚,让马来西亚代替英国发挥东方战略支点的作用。
因此,在马来西亚宣告马来西亚成立后的第28个月、1965年8月9日,新加坡正式脱离马来西亚独立。而这一天,也成为了新加坡的国庆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