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学学院怎么说?
这个题目有点大,我就说说我个人对“精英教育”的理解吧。 先谈谈中国的“精英教育”。 中国古代是没有“贵族”的,只有“士族”——即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通过读书做官来改变命运的那部分人。
中国近代的“精英教育”就是出国留学,考取博士,回国后担任大学教授——比如钱钟书先生,杨振宁先生。他们这一批人其实是有相当一部分人是出国不再回来了(比如郭沫若),因为他们看到了自己祖国的未来,所以这种“精英教育”是带有一定“逃离”性质的,他们希望自己通过受教育的方式能够逃离或者改变自己在本土的命运,而一旦他们实现了这种命运的转变,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也都选择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全部教给国内的学生以报效国家(当然也有个别例外)。中国古代的“士族”,到近现代中国的“精英”,其身上都是带有强烈的责任感的,这是一种“精英”和“教育家”的统一。
再说美国的“精英教育”。 美国的“精英教育”其实有两个部分,一个是本科的教育,另一个是研究生及以上的高层次研究。对于本科生的教学,因为大学普遍实行的是宽进严出的制度,所以从入学的门槛上来说其实没有太大的区别;但是在研究生阶段就区分明显了。一般来讲,中产阶级及以上的家庭的孩子才会去读博士,他们的科研能力和天赋确实要比一般人强不少,才能最终从博士课程中毕业并找到一份教职工作。但是这类人的数量其实是很少的(在美国,95%以上的人都没有读过博士)。
美国大学的“精英教育”其实主要是服务于小部分人的,它更多的是一种高端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下的学生除了能享受到最优质的教育资源外,还能得到各种奖学金的支持,甚至读完硕士和博士也不一定要还贷款——这些贷款在美国读博期间是可以申请免还的。 但是,尽管美国大学的“精英教育”是一种高端的人才培养模式,但是它的宗旨仍然是为了实现一个“公平”的目标:只要是合格的申请者,只要他具备完成高深学术课程的能力,并且具有完成科研课题的能力,就可以得到资助和支持。从这个意义上说,“精英教育”仍然是让大部分学生通过接受最好的教育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