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留学生相信教材?

贡浩鑫贡浩鑫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如果教材能解决的问题,那也不叫学术问题了。(这似乎是在炫耀我本科的数学功底…) 但是对于国外的本科生来说,他们一开始接触这些知识的时候也是一脸懵逼,书本就是唯一或者主要的信息来源呀;甚至对于研究生而言都是这样,毕竟博士阶段主要是做项目、发paper和搞科研了,对纯理论的东西接触并不多。 而且国内国外教材的风格不一样:国内的教材比较注重系统性和完整性,往往会把某一概念下所有可能的问题都罗列出来,然后一一给出答案,这样的书读起来很踏实,也最容易建立“权威感”(虽然很多都不是“权威”所写…) 但外国的教材就比较随性了,很多时候一个问题就会跨好几页纸,问题问得也比较随意,看起来不扎实,也容易让人缺乏“权威感”。

其实这就是外国老师和教科书编者们的意图:你如果连这么随便的问题都要思考半天、写满几页纸才能解决,那么当你遇到真正需要长期思考的问题时,你该怎么办呢?于是就这样,外国人学完了以后就觉得所有的东西都是随意的、都可以质疑的,而中国人学完之后觉得什么都已经被确定了、不可质疑了。 事实上,任何值得学习的知识,必然是经历了漫长而严苛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才最终得以被确定的。这个过程或许不会在课本中表现出来,但必定存在。然而这个过程却不是教材所能完整记录的。

所以结论说千道万,到最后还是那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