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学生卡有什么作用?
在当今开放的社会里,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接触外来文化已然成了平常之事。而作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学生,好青年,我们应当具备包容心,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点,同时,也应该坚持我国的优良传统,取其精华,去其精华,不盲目吸收。
在此大背景之下,我国推出“国际学生卡”,其初衷乃是希望为中国青少年打开一扇窗:通过这个窗口,能看到世界的多元文化,而通过这扇窗口,世界的多元文化也能看到中华博大精深的文化。然而,事与愿违,“国际学生卡”在国际社会上非但没有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反而遭到了外国青年的盲目追捧。这是为什么呢?
原因就在于我国有关部门在批准这项“卡”的同时,作出了相关说明:在国际学生卡发放对象上,本县(市、区)高一至高三年级学生均可自愿办理。于是,一些本土学生为追求时髦,便争相办理,非但自己办,自己的亲朋好友,甚至其他班的某些不知情的师生,亦纷纷成为此卡“受害者”。
客观而言,办理“国际学生卡”,对大多数学生来说,确实是一件既无足轻重,又无甚意味的事情:一方面,其本身作用并不大,用处不是很多,甚至可以说没什么用处;另一方面,持此卡境外旅游只能享受当地学生待遇,而我们实际需要的是比当地学生更多、更好的旅游待遇。
可这“国际学生卡”毕竟是一件象征“国际化”的标记,许多学生都办,自己不办,就显得很落后,不够时髦,不符合时下所谓的“流行趋势”。特别是当自己的某些亲朋好友因自己而办此卡后,自己倘若还拒不办理,岂不就对不起他们了吗?于是一股“国际学生卡”风便在校园里盛行起来,即使不喜欢此卡者,也必须在特定情况下(如亲友办完后,自己若再拒办,就显得太不近人情了),不得已而办之。
“国际学生卡”作为一只“纸老虎”,既不能保护学生出入境时免遭各种伤害,也不能保证学生出境后获得特殊的旅游待遇,其本身还存在着许多限制和不便。如此无用之物,何以在校园里如此流行呢?原来,它本身就是一种权利与责任的不对等物,是学校强行推行的一种“标准”,学生没有反对和无权的替代品,只能被迫接受。而这一表面上看似维护学生出国旅游利益,实际上却极大地损害了学生出国旅游利益的“卡”,之所以会流行,更根本的原因还是学生缺乏对现有旅游利益的切实保护,不懂得拒绝享受不明智;没有掌握行使自己出国旅游合法权益的主动权,不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国际学生卡”不过只是一张徒有虚名的纸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