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留学生叫什么?
以前,一提起要去欧洲读书的中国学生,多数人的印象是富家子弟“富二代”。他们父母有车有房有企业,俗称“有米有面有企业”。而近期,欧洲经济危机、各国政要婚变、葡萄牙无力偿债等一系列事件,让欧洲读书的中国学生变得更多。“今年来欧洲求学的中国学生数呈明显上升趋势,尤其是一批有抱负的青年:他们或希望通过海外求学改变家庭出身,或希望自己成长为所在领域的专业人才,或希望完成海外名校的本科学位后,继续攻读欧美知名学府的研究生。这类‘有志青年’,成为欧洲各国大学里的主要生源。”一名欧洲资深留学专家这样说。
现在,来欧洲读书的中国学生,主要目的是提高语言水平、获取专业知识,以及寻求欧洲的工作机会,还有的是为将来申请欧洲各国移民做好了学习、考试等各方面的准备。
尽管最终的目的各不相同,但是大家有个相同点:大多数欧洲国家的收费相对于美国和英国等国都要便宜。一般的国家,每年只需要10万元左右。
“欧洲各国大学的学制都比较短。一般而言,欧洲国家的大学多为三年制。美国是半工半读,英国是少而精,而欧洲国家则是多而广。也就是说,同样是在英文环境下学习,欧洲国家大学学习的周期较短,收费相对便宜。因此在欧洲各国读书,可以获得最扎实的专业知识。”
学生一:家庭背景
陈宇,男,21岁,高中毕业后考上了一所普通的一本综合类大学。由于在大学没有什么突出表现,加之看到校园里腐败的风气,他感到很失望,于是决定放弃前途无奈的大学生活,携父母给的20万积蓄,出国留学,来到意大利米兰大学学习经济。
点评:陈宇属于家庭条件比较好的,但又不是“富二代”,父母期望他能继承家业,但陈宇有自己的想法,不愿意循规蹈矩,想利用自己有限的青春拼搏一把。于是和父母商量后,就决定一个人漂洋过海,去意大利求学。其实,这样的学生很多,他们一般学习成绩不是特别优秀,而又有自己的理想,追求,不愿意遵循原来的轨迹生活,同时也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这样的学生独立性强,有主见,在国外更容易立足。
学生二:欧洲的文明古国
尚君宇,男,22岁,国内某大学大一学生。他从小向往欧洲,梦想能够生活在充满欧洲贵族文明的古老城市。在了解了许多关于欧洲各国的历史和各种文明的传说后,他决定放弃中国的大学学业,携父母给的25万现金,来到法国的历史名城马塞,寻找自己的未来。
点评:尚君宇属于文化基础课学习较好的学生,但他不是那种只知道学习,没有远大理想的人。他对自己的人生有着一套独特的想法和规划,知道自己的志向所在。他有明确的目标,也知道如何去实现,他的目标不高,但很实际——过一种欧洲贵族式的生活。他向往奢华,但又不是奢糜,他很清楚,一个人的生活状态不是用金钱来衡量的,而是用品位。他有自己的资金,也有稳定的收入,到欧洲后不用担心生活问题。欧洲有许许多多的中国人,通过各种途径到欧洲闯荡,他们中的许多人与尚君宇的情况相似,为了共同的目标,聚集到同一块招牌下,形成一股强大的力量。
学生三:为了未来在中国创业
杜林,男,20岁,高中毕业后从陕西某农村来到北京,为了实现自己经商的梦想,四处打工。一年辛苦下来,不但没挣到钱,反而赔了许多人钱,共损失10万元。为了改变现状,他决定借钱到欧洲某著名大学学习商业经济。
点评:杜林就属于那种没有家庭背景,也没有多少经济实力的学生。他的想法看似非常具体合理——“现在有个流行的说法:西方的教育好,因为有实践。教育应该培养人才,而不能培养书本上的呆子。我知道去欧洲花时间、浪费金钱,可是为了将来,牺牲一点又何妨?等学成归来,我就有了理论经验和实践经验,有了资本,就可以在中国大展拳脚了”。
“其实许多到欧洲各国求学的中国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学成之后,回到中国,创办自己的企业,实现自己的理想,成为中国的比尔·盖茨,中国的卡内基·梅隆。”一名学生这样回答他的动机。
以上三种情况的在中国学生,是到欧洲各国求学的最主要的学生群体。他们的未来命运如何,现在仍是一个未知数。但是,像杜林这样的学生,尽管在一开始时会面对种种困难,但一定会成功。因为拥有一颗坚强不屈的心,一切困难都不是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