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可以办旅行证吗?
近期,一则“北京一女生留学美国后患抑郁症自杀”的消息引发了大家的广泛关注。每当出现类似新闻的时候,大家就会忽视自己的健康心理而开始议论一番。近日,更有人在网上发文《致海外留学子女的信中称,由于无法忍受身处异国、语言不通、课业压力大的生活,她的子女患上抑郁症并服用心瘾药物。同时,这位家长还声称,由于孩子的护照在国外,无法正常回国就医,急需治疗却无法及时获得,于是绝望之下子女最终以跳楼结束生命。看到这样的新闻,许多人都会心生感慨,尤其是有子女留学海外的家庭,更觉得心情沉重。
对于许多家庭而言,送孩子出国留学,是为了丰富他们的见识、锻炼学习能力、接受更好的教育。但是,许多家庭却常常忽略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那么,留学生的心理健康该由谁负责?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内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海外华人学者和国内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迫切需要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科研方法,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人才。为了缓解人才紧缺的压力,从1978年开始,中国教育部先后批准了33所大学出国留学预备学校,开展外语和学科基础知识教学,为有志出国深造的学生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同时这些学校还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采用国外原版教材,进行教学评估和技能考核,为培养具有现代科学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级人才奠定了基础。这些学校简称“大自费”或“官费”,“大自费”与后来办起来的“官费”有着显著的区别,“大自费”的英文名义是“Self-funded”,即学生自己承担学费,而出国留学生的官方名称是“AffiliatedStudents(有固定工资收入的留学)”,学生本人不需要承担国外的学费、生活费等,这些费用均由国家承担。而“官费”的英文名义是“University-approved Students”,是受国家承认的留学生,在中国国内高考分数达到要求,经过面试和语言考核后由国家公派出去。
从某种意义上说,官费生是优等生,大自费生是自费生,而“自费”学生相对而言,只能说是“差等生”。而这种“三六九等”的分法不但剥夺了学生选择学校的权利,而且也造成了留学生的质量问题。
据统计,从1978年至2006年共有10万名学生在美国这些学校学习,他们在经过三至四年的基础学习后,大多返回国内。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掀起了出国的热潮,一部分年轻人为了逃避“上山下乡”而逃往海外,还有一些年轻人为了谋生或者追逐个人的梦想而出国。
时间如流水般匆匆,转眼到了1990年代。由于中国经济很快融入世界,各种人才如果继续停留在国内已经没有多大的发展前途,因为他们很快就会被淘汰。于是,人才出国开始成为一种大趋势,大自费生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而出国也不足为奇。
现如今,对于大多数家庭而言,温饱基本已经解决,而人们也普遍有了更高的追求——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拥有一份稳定的高收入工作。于是,在孩子幼儿时期就制订规划,从小学甚至学前就开始进行有针对性的早期教育;努力孩子小学乃至初中时期,进行语言和学术能力的铺垫。而这一切都是为了将来能够出国。孩子从小就接受了“是金子总要发光”的个性培养,所以性格独立,独立自主,有韧性,不怕输;另一方面,由于国内家长过分溺爱、过分注重家庭教育而不给孩子进行必要的挫折教育。于是,金子一般的孩子到了国外,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对生存压力,却因为没有自理能力而被淘汰。
留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究竟怎么回事,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事实上,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中国历来是人为什嘛多,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生活永远比安逸的环境下,产生的心理承受力要坚强得多,当然,我并不是赞成安逸,只是这种现象很正常,中国这样,国外也这样,只不过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外国的孩子从小培养自理自立的能力,自己做饭,打工赚钱等等,这种锻炼和考验也是一种考验,只是方式不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