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是什么类学校?
MIT在本科阶段不设置文科专业,所以很难以“文理学院”来定义。但如果说“综合类大学”的话,虽然MIT只有36个本科学科(包括理学、工学、管理学以及两个应用数学专业),却还是有150多个分支学科的——比如我们工学院的电子工程学系就有6个分支,每个分支又有好几个子方向;建筑学有4个分支学科……
至于各个专业的详细情况,可以在我写的这篇百科全书中找到: 作为世界级顶尖名校,MIT给学生提供的是最优质的教育资源,所有课程都是精品中的精品,授课老师几乎都是在这个领域里最有建树的人。以我的工程专业为例,当年读本科的时候几乎每一门课的授课老师都是业界大牛,随便列举几个名字都够吓人的:
讲电机与电路课程的Farsad Nourbakhsh教授是IEEE Fellow和ACM Fellow,也是UIUC工学院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主任;
讲微积分的Peter Felsenstein教授是斯坦福大学数学系终身教授;
讲软件工程的Chih-Ning Wu教授是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计算机科学系主任;
讲物理的Ronald Prinn教授是哈佛-SMFA双聘教授,曾参与创建MIT量子计算中心并担任负责人之一…… 不过,这些牛人除了学术上的成就外,最大的贡献还在于给我们上了最好的一课:如何为人和如何做事。我记得有一次和几位美国同学一起讨论一个问题,各抒己见之后却发现他们的观点比我的更符合教授的预期答案,于是我向他们请教,他们很真诚地告诉我,其实刚才你的分析也很正确,只不过因为你是中国学生,为了让你有信心才没有直接指出你错误的原因是因为亚洲学生往往比较内敛,不喜欢直来直去。
还有一次我向一位华人教授请教问题,这位教授很直接地告诉我不应该这样学,如果我这样做了那么以后肯定没戏,言下之意是我这样做中国学生太不给面子了! 或许是在MIT待的时间长了,后来到了其他地方读书我才渐渐意识到这种“真善美”教育的重要性,这种教育让每一个学生敢于设想、敢于挑战、敢做敢当。用一句通俗一点的话来表述就是“别怕,你能行!”——当然,MIT的学生也怕,而且也会不行,但是害怕和不行之后会激发更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自己变得更加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