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cpa和澳洲cpa有什么不同?
CPA 即注册会计师,有中国注册会计师(CICPA)、澳大利亚注册会计师(CPAAustralia)、美国注册会计师(AICPA)等称。通过考试取得证书,表明具备从事会计职业所需的专业技能,是从业的必要条件之一。 目前我国有20多万注册会计师,但人才分布严重失衡,经济发达地区明显短缺,而偏远落后地区的CPA人数又相当多,出现“牛少荒、羊多烂”的现象。为了加快行业的发展,完善执业质量监管机制,中注协近年来加大了对注册会计师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并出台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鼓励非执业会员转为执业会员。
目前,我国注册会计师可取得由财政部考办统一印制颁发的专业资格证书。该证书作为具有独立法律意义的职业证书,在全国范围内有效,且是全国统一编码。 取得CPA证书的人需要每年参加继续教育(24小时/年),保持学习状态,否则证书会失效。若想在三年之后继续保持良好的执业状态,那么在这三年内,CPA持证人必须持续努力学习,不断接受新版财务与会计及相关知识更新,这样才能保持专业能力上的优势。
随着新会计准则的陆续出台以及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逐步实施,财务人员的职能定位和工作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对CPA持证人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掌握基本的财会知识和法规外,还应该加强在新环境下的业务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注意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包括职业道德、逻辑思维、语言表达、电脑应用等方面的能力。 当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CPA持证人面临的选择越来越多,机遇也越来越多。可以期望能在一个较为宽松的环境里,借助各种平台,充分发挥所长,为自己创造价值,为社会创造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