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专业是关于什么?
经济学,简单来说就是研究如何最优化配置资源的学科。你问的这个“资源”是指什么呢?是人、财、物还是时间?无论是哪一种,经济学其实都致力于同一个问题——如何在既定约束下实现效用的最大化。 举个简单例子:我有一台电脑,现在我有两个选项,要么用它打游戏,要么用它来写作业,如果我是个学生,那我必然会选择用这台电脑来写作业,因为这样能使我的总效用(即对我自己的价值总和)最大化。如果我是程序员,那我会选择用这台电脑打游戏,因为这么做我能学到更多知识,进而提高我自己作为程序员的总体价值。
当然现实中不可能这么简单,比如我可能不是一个人,而是有家人的一组人,或者我们不是一个学经济学的,而是一个搞生物的。在这种情况下,最优的选择就可能不是基于“最大化”而是“满足”了。比如我为了陪我女朋友看一场电影而推迟我做作业的时间就会使我们的生活更“满足”而非“更高效”。或者说我们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团队,每个成员都有不同的偏好,要使他们的总效用最大化的同时实现所有个体效用最大的目标就更为复杂。但这并不影响经济学基本原理的适用范围——只要通过适当的方法对偏好进行加权,就可以将各个人的意见集合起来得出一个整体的最大值。
所以归根结底,经济学研究的就是在一个既定的约束条件下寻求最优的问题。这个最优点可能是基于效益最大化,也可能是基于其他的目标。比如说公平与效率的平衡。 很多学习经济的人会经常听到两个词——需求和供给。需求是什么呢?就是你希望得到的东西;供给呢?就是我愿意给你东西。供需关系一旦确定,价格就会存在且只有两个方向——要么是向供应方倾斜,要么是向需求方倾斜。但无论怎样,价格总会处于这两个数值之间。
因此经济学的很多内容都可以归结为供需曲线的位置和形状。为什么供应方要这样做而不是那样做?是因为他的需求曲线这样决定的。为什么需求方要这样做而不是那样做?那是因为供给是这样的。就这样,通过各种现实数据的研究,经济学就可以对这些曲线加以拟合,从而找到影响市场的因素,进而提出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