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绿卡是什么?
“移民监”,这似乎是美国移民申请中无法避免的“苦差事”——为了获得一个可以永久在美国居留的身份,申请者不仅要面临名额限制、审批严苛的困难,还必须在入境和离境美国时接受严格的审查;若是被认定违反相关法律或承诺,甚至有可能被遣返回国! 如此繁复的程序背后,是美国移民局严格监管下的合法移民身份,而要想得到这一份“工作签证+永久绿卡”的组合拳,就不得不先了解这份长期备受争议的美国移民身份——绿卡的真面目。
1870年,美国国会通过《移民国籍法案》(Immigration Act of 1870),以法律形式赋予了移民官员决定是否准予外国人入境的权利。随着该法的实施,美国开始签发移民护照,作为外国人入境和居留美国的有效证件。而在50多年后的1924年,为鼓励在欧洲的科学技术人才移民美国,国会通过了《奥德里奇法案》(The Underwood-Davis Act),引入了职业配额制度,并首次以法律的形式定义了“绿卡”的概念:即允许欧洲申请人获得为期一年的暂时性居留签证,申请人必须提供具备足够能力以及资金证明的可靠证据证明在美期间所从事的工作将是真实且合法的。
时至今天,虽然美国绿卡的发放对象不再局限于欧洲公民,但其申请条件及流程却一如往昔地严谨。 首先,申请人需要提交I-130表格,并附相关申请材料由雇主或亲属递交到美国移民局;随后,移民局会通过户籍证明、无犯罪记录等材料确认申请人是否符合联邦法定申请条件。 在面试过程中,面试官将会核实担保人身份、询问申请人来美意图、查阅案件材料等。若一切顺利,申请人有望在数月后收到移民局的批准信函。
然而,正如前文所述,美国绿卡的取得并非遥不可及,而是存在着一定的法律风险。 早在1968年的斯科特判决(Scott Case)中就明确了非移民签证持有者如非法就业将面临被驱逐出境的风险。而在之后的众多案例中,包括毕业生工作签证、交流访问学者、投资移民等各个类型的申请人一旦违法都有可能被驱逐。
申请人应该在申请前期做好准备,向专业人士咨询相关的法律规定;在入境美国时需要谨慎对待移民局随时可能进行的抽查,以免因小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