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树学校会有吗?
谢邀,作为前湖北某重点中学的语文老师,以我有限的语文教学经验来答一下这个问题。 首先,“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红于”两字是否正确,我认为是存疑的。古人写诗讲究锤炼语言,“红于”虽然看起来比“于”更好,但“红胜”是不是更好呢?“胜于”是不是更妙呢?个人认为,这里诗人是用夸张和比喻把枫叶的颜色比作了春天里鲜艳的花朵,所以用“红于”应该是不合适的。
第二,老师讲的这个典故是否有问题。我个人觉得是没有问题的。杜甫在《山行》一诗里有“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的句子,也就是说从“人家”“云起”的地方,继续往上走,便是寒山石径了(因为前面两句已经说了是“寒山”)。结合下一句“停车坐爱枫林晚”来看,“石径”应该是比较硬的石头铺就的小路,而非泥土小路。“石径”与下一句的“枫林”形成对应关系,而且都是景物的描写对象;如果换成“山路”,上下句就没有关联了。
第三,这首诗有没有问题。我觉得是没有问题的。有同学会问了,前面不是说了“远上寒山石径斜”吗,怎么后面又是“停车坐爱枫林晚”呢?难道不“远上”了吗?我的答案是,“远上”并非是指徒步爬山,而是指乘车或者步行上山。唐朝的时候交通可没有我们今天这样发达,一般说来,官宦人家的子弟读书都是住在离住处有一定距离的“书院”里的,如王维的“山中”,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等等。这种情况下,一般早晨坐车去书院上课,晚上乘着月色回来。“远上”就是形容这种状态下的上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