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什么读管理学硕士?
因为本科是管理专业,出于对本科专业的热爱以及今后就业的考虑,所以选择继续攻读管理学硕士学位。 另外,在选择院校的时候也是费了一番心思的。由于本人现在工作在北京,因此优先考虑北京地区招生的学校;其次再考虑学校知名度、专业排名等因素;最后结合自己的实际能力,选定了目前就读的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EMBA。
说到择校,我想分享一下个人对于EMBA院校选择的考量因素——定位(10%)、校友网络(20%)、教学品质(30%)、学费(15%)及校区位置(15%)。 在我决定要考EMBA之后,通过同学推荐和网上查找,最终选择了人大EMBA。理由如下:
1. 学校的知名度和专业排名比较靠前,能够满足我对“好学校”的要求之一;
2. 校友网络庞大,能够认识很多各行各业的精英人物,符合我对“好学校”的要求之二;
3. EMBA的学习方式能很好地兼顾到我当前的工作,不会对我的工作造成过多的影响;
4. 学费在我接受范围内,同时提供奖学金申请;
5. 位于海淀黄庄,交通便利。 总之,在选择学校的时候要多方面考虑自身实际情况与需求,慎重抉择!
至于备考,我个人认为首先需要做好心理准备,因为考试的结果不能左右,但备考的过程是可以把握的,因此放平心态很重要;其次认真准备报考院校的历年真题,熟悉题型;再次多看时事要闻,关注商界大事,可能试题中就会涉及此类信息;最后,如果有条件可以找志同道合的同学组建备考群,相互分享信息和资料,共同上岸。
在大学本科期间,所选专业学生大多可以任意选择:文理科、语言类。选择的余地相当大。但是到了研究生阶段,大多数学生会开始在就业的实用性方面有更多的考虑。所以一般文科学生到了研究生阶段,大多会选择法律、经济和管理等容易就业的专业。而且在就业市场中,如果在个人综合素质相当的情况下,有这些专业学位在手,将会有助于在求职过程中胜人一畴。所以选择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就比较多。
在大学本科的管理类教育中,很多教学是基于其它学科之上,与学生在其它相关专业领域所受的教育密切联系。因此,教学内容多是侧重于一个特定的部门或者是主题,例如生产、金融、人力、IT、营销、战略等等。学生在毕业后通常获得的是某某管理或者某某专业的管理方向。而研究生阶段的管理专业(MBA)则不然,它更加综合化,学生将在一个高度互动和实用的环境中研究所有管理学科。MBA的教学不是在某个部门或者领域的知识,而是如何管理一个企业,如何在高度纷繁复杂的环境中制定经营策略,如何有效地将生产、金融、人力、IT和营销等部门综合一体,如何与其它企业或者政府等外界部门沟通。因此,MBA在毕业后获得的是广义上的管理学位。
虽然MBA学位的实用性受到广泛的认可,但是我们也不难理解一些高分学生选择其它管理类专业的现象。由于MBA教育高度综合和实践的特征,学校在挑选学生时非常注重学生的实际工作经验和综合素质。年龄偏小,工作经验缺乏是这些高分学生(包括一部分通过培训提分的学生)的共同特征,他们直接就读MBA可能会在录取过程中处于不利地位。我们经常会见到学生考试成绩非常高,但是由于工作背景非常一般,申请MBA结果是:要么没有录取,要么只能录取的不是很好的MBA院校。因此,我们建议一些高分学生可以首先申请一些与管理相近,但是没有工作经验或者非必需的硕士学位,例如金融硕士,人力资源硕士,法律硕士和项目管理硕士。待在这些硕士课程中磨练一、两年,并且在这些课程的学习中积累了一些实际的工作经验后,再申请MBA,从而达到“曲线救国”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