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香港有多移民?

严军艳严军艳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这个问题我绝对有资格回答! 我是97年移民到香港的,从出生至离开大陆去香港定居前,我的户口一直落在老家小镇上,记得十岁那年,父母为了给我一个好的教育环境,带着刚读二年级的我离开了小镇赴港求学。当时对户籍这个东西没什么概念,只知道同学李丽家里也是从老家搬来的,于是我们便成了邻居,每天一起玩,她的父母也很快和李的父母熟悉起来,经常约着一起去钓鱼,打球什么的。李的父亲是大学教授,母亲是银行职员,在一般人眼里都属于高知分子。

记得刚到香港那天,下飞机后,来接机的李爸爸兴奋的握着我的手说“欢迎你来香港,以后你可以在这里自由的学习和生活了”。后来才慢慢知道,因为内地与香港之间的历史矛盾,以及当时的内地在很多人心里的印象并不好,所以李的爸爸虽然是在欢迎我,但言语间还是带有一些炫耀的口气。 “你以后就是香港人啦,可不能再回大陆了哦”李妈妈笑着对我说。 我摇摇头说“我不是香港人,我是内地人啊,我要回到我的家乡”。 李爸爸妈妈听到我的话都笑了起来,说“傻孩子,香港就是你自己的家呀,以后这里就是你的故乡呢”。

当时我虽然只有十二岁,但对内地的记忆却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我的家乡是一个小县城,虽然历史悠久,但是经济发展却很落后,记得十岁之前我从来没有出过远门,印象中除了周围的农村,最远的就数县中心的那座小山丘了。而香港虽然也很拥挤,但是各种设施都很齐全,最让人羡慕的就是书店和图书馆,里面的书籍资料都非常全,还记得第一次进入图书馆,看着整齐的排列着书架,瞬间被震撼到了,原来书是可以这样摆放的!而图书馆里不仅有很多繁体字出版的书籍,也有很多简体字版本的书刊,让我这个喜欢看书的人大饱眼福。

尽管李家和我家居住的地方离得并不远,但因为是新移民,加之语言上的障碍,所以并没有很多朋友,加上当时年纪小,也不懂得如何处理人际之间的关系,所以更多的时候都是一个人独处。唯一值得开心的是,很快就迎来了我的十五岁生日,李爸爸特意为我准备好了生日蛋糕,还邀请我去他们家一起庆祝。

那天,李的爸爸给我准备了长长的蜡烛,点着之后围着我唱《祝你生日快乐》,尽管他们普通话说的很好,但我能感觉到他们很认真的在练习这首歌曲。吃到蛋糕的时候,他们两个像两个孩子一样眼神里有闪着亮光。 从那之后,我和他们一家人似乎更亲近了些。一年后,李的妈妈惊喜的告诉我她怀孕了,听说那个时候李妈妈已经42岁了,属于高龄产妇,得知这个消息后我非常开心,常常跑去她家陪她聊天,给她讲我在大陆的趣事。

1998年底,李妈妈生下了一个可爱的女儿,全家都沉浸在喜悦中。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出生后女儿竟然查出脑积水,需要立刻动手术。听到这个噩耗,我觉得自己如同晴天霹雳一般,失声痛哭,连忙跑到医院询问情况。那一刻,我第一次感觉离死亡这么近… 幸好,后来手术非常成功,李的女儿终于活蹦乱跳的长大了。

汤天宝汤天宝优质答主

1997香港移民潮,是指香港主权移交前后的一段时期内,香港居民移民到外国或中国大陆的一种社会现象。在1997年香港主权移交前的10年到20年的时间内,香港社会普遍存在不明朗和不安全因素。一些人对香港主权移交后香港的管理与经济发展抱有怀疑态度,担心香港无法继续发展成为国际大都市。再加上中国大陆经济在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政策后蓬勃发展,1991至1996年的年平均经济增速超过11%。这些因素促使香港人移民到外国或大陆。

1985年,约有74,319位港人移居外国和台湾。从1986 年至1995年10年间共有55.6万个香港居民移居外地。而在90年代初期,移居中国大陆的香港人也急剧增加,仅1993年就有5万香港人移居中国大陆。香港人口在1993年、1994年出现负增长,总共减少2万多人。1997年香港主权移交时,有47万香港人已取得外国国籍或国外永久居留权,约占香港人口的10%。到1998年中,估计有60万名香港人在计划移民。

1997年7月1日香港主权移交之后,随著经济逐步稳定和中国大陆的飞速发展使得港人对大陆的印象大为改观,港人对外移民热潮迅速消退。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