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内亚比绍投资移民政策?
比绍共和国,简称比绍(The Republic of Bissau),是西非一个内陆国家,位于塞内加尔河下游三角洲, 与塞内加尔共和国接壤。比绍面积36745平方公里(居非洲第21位);人口约180万(2014年1月),城市人口占45%,民族主要是富拉尼人(Fulani)和沃洛夫人(Volof)。官方语言为法语,通用英斯梯尼语(Creole)。
首都比绍市(Bissau),其他主要城镇有恩哥拉(N’Gorra)、基塔玛(Kiatema)、马林凯(Marinha)及卡伊(Kai)等。全年可分为夏季(4月至9月)和冬季(10月至次年3月)。夏季炎热潮湿,温度在27℃-40℃之间;冬季干燥,温度在15℃-27℃之间。年降水量在1250毫米左右。
自1445年起,葡萄牙殖民主义者就不断入侵今比绍领土。1632年至1634年间建立了第一个殖民据点,但被当地部落打败。1879年,葡军再次占领比绍并一直统治直到1973年。期间于1886年建立了塞内加尔帝国,企图把比绍变为奴隶贸易的集散地以及金矿和木材的产地。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列强掀起瓜分非洲狂潮。1914年被葡萄牙占领的比绍沦为它的“保护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北非的法属殖民地由法国和贝宁人控制的西科纳姆兵营包围起来。随着西科纳姆陷落,比绍也落入法属西非总督夏尔·格拉斯(Charles Gallas)将军手中。1959年1月1日,西科纳姆“保护地”成立,由法国直接管辖。作为“保护地”,它拥有自己的军队——西科尼亚卫队。
早在殖民时期,欧洲人就从黄金和木材开采中获利。1973年独立后,比绍开始从西方获得大量援助以发展其经济。目前,比绍的经济来源主要为政府财政收入、出口商品和服务业、国外援助和投资。其中,烟草和咖啡的出口是外汇的主要来源。
2010年1月起,总统阿马拉(Hama Amadou)领导的爱国正义党(PPA)与反对党民主大会党(CD)举行会谈,旨在解决该国长期政治危机。但此次会谈未取得实质进展。
同年4月,为了巩固执政地位,爱国正义党在议会选举前将许多反对党领袖关进监牢。5月5日的国会选举中,爱国正义党获得多数席位。 然而,这些政党在实现国家团结和经济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有限,比绍的政治和社会矛盾依然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