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永居放宽了吗?
“中国绿卡”的审批发放力度正在逐步加大,申请门槛和条件也不断放开,但并没有做到像美国、俄罗斯等移民大国一样实现彻底放开。 早在2015年之前,我国对于外国人永久居留资格的审批是十分严格的,申请条件也比较多,比如:在中国有亲属关系;符合国家规定的引进类别;无犯罪记录且年龄在60岁以下等等。即使符合条件的人也不一定能拿到签证,因为还会受到配额限制,以及国家对外国人长期定居政策导向的影响而存在不确定性。
在2015年至2018年间,国家先后发布了《外国人永久居留证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外国人在华居住证件管理办法》和《外国人在华居留许可办理须知》,对申办“中国绿卡”的条件和流程进行了细化和规范,审批力度逐渐加大。 但到了2019年和2020年,相关监管部门又相继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外国人永久居留证件签发有关工作的通知》以及《外国人永久居留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对“中国绿卡”的申请条件进行进一步放松。
例如,根据《通知》中的规定,外国人从事中外合作领域的工作,只要获得行业批准,并完成商务部门备案手续的,即可申请加入永久居留许可;而根据《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中的内容,今后还将通过建设智能化管理系统,以数字化方式提高审查核准效率,实现“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目标。
尽管政策的基调是放缓和降低门槛,但并不意味着申请条件就完全放开。 首先,申请人依然会受到身份(国籍)、收入、语言能力、职业、在华期间缴纳社会保险和个人所得税等各项条件的限制,并且不得违反中国政府有关法律和政策的规定,不能危害中国公民的安全和利益。 对于不符合申请条件的人员,任何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均不出具证明或证件、不批准其入境、不予办理登记注册手续。
同时,在2019年的全国公安工作会议上,公安部长郭声琨曾明确提出要“完善公民出入境证件管理,优化海外人才签证制度”,随后公安部又印发了《关于做好外籍高层次人才和服务急需人才签证工作的通知》和《外国人永久居留服务管理工作规范》,可见国家对引进外资和人才的重视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