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有多少人口2016?
中国已故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曾有过一生寻求“幸福何处在”的探求,最终将答案定位“人人幸福”,并坦言“达到这个境界”的人生“即是幸福的人生”。幸福观是费孝通人生追求的重要视角和支撑,是探究其事业取向、人生价值的奥秘之所在。
人生寻求幸福的前提是正确认清幸福。费孝通一生致力于寻找幸福且将其目标定位于使人人幸福,这表明费孝通看到了人本身的幸福需要,看到了人本身的力量和尊严,看到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对幸福所起的决定作用,看到了人是幸福的根源和各种幸福活动的主体。这种认清幸福的态度和方法,是与西方传统哲学对人的认识方式不同的。因为西方传统哲学传统上习惯于从外部去认识事物,以求找到客观的真理,而费孝通从中国文化中悟出“求善莫如求真,求真必先求心”,主张实践主体的人亲身参与实践方能获得对幸福的真正体验,才能在幸福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造福他人,成就自我。这就明确了幸福的实践性质,以实践为人人生幸福找出了根本途径。
人是生活的主体,幸福是人生的主要价值追求,人是幸福的对象。作为主体的人生活的本质应是幸福的,人本身的价值在于幸福,人生的意义就在于追求和幸福。费孝通把人生追求定位在幸福上,是建立在对人的幸福本性的尊重,对人生价值本质认识的基础上的。从对人的幸福本性的尊重出发,费孝通进而强调“求乐”,即追求生活的快乐,主张因乐人生、以乐养身。在费孝通看来,“乐”是其幸福观的精髓和核心,是人生幸福的关键范畴。中国自古有“乐以忘忧”、“乐民之乐”、“乐以教化”的传统,在费孝通看来,一种真正有益于社会的“乐”,既是最高的荣誉,又称最高的幸福。费孝通以哲学思维高度,将中国的幸福习惯赋予新的理论内涵,从生活的角度,将乐在生活中的各阶层人所体现出来的心态状况,概括为“欢乐”、“乐业”、“乐观”、“乐群”、“乐于奉献”五种“最佳心态”,从人的生存生活的角度,指出这些心态特征体现了人的生活、人本身的价值、人的幸福,是人类生存的最好方式。
人生追求幸福的最高理想境界是使一切人幸福。这是费孝通追求幸福社会理想,即“幸福之路”,以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费孝通以人生追求、人生价值追求的历史和现实为研究对象,以社会实践为研究方式,所提出的“幸福观”,是实践的人生幸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