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留学生叫啥?
在英文中,中国人被模糊地统称为Chinese,而中国人如何知道自己也是Chinee,这还得感谢17世纪左右来华的传教士,他们最早把印地安人(Indian)和中国人(Chinese)分开来,前者用拼音“印地安”来标志,而后者则用“唐”来标记(“唐人”是当时日本人对中国人泛称)。“唐”在中国古代是一种礼遇称呼,与“周”“秦”一样,有荣耀、显贵的意味。从19世纪初开始,中国人也称自己为“Chinese”,因为当时许多中国人向英国统治者呼吁“中国有人权吗?”,而“中国人”在英文里就是“Hyphenated-Chinese”,有“边沿化的中国人”的意思,带有被同化的忧患意识。
中国留学生在国外称“Foreign Students”,如果学习较长时间则称为“Overseas Students”。以1978年作为改革开放的分水岭,以前的中国留学生大多是为了解决个人经济问题或寻求更高深的专业知识,而现在的中国学生一般是为了提高自身实力,追求个人理想,或为了开拓新的专业领域,大多具有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而1978年前的老留学生,在国外打工谋生都比较艰难,生存环境比较恶劣,甚至有的老留学生最终没能完成学业而回国。从出国留学的目的看,时代也在变化。曾经受国家公派出国学习的人,一般都有完整的知识结构和系统的专业技能,其中大多数人都成了国家的栋梁之材。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最初几年,每年能够公费出国的人数相当有限,一般的大学生根本不可能得到这个待遇。所以争取公派出国的资格,就成了许多有志青年拼命争取的目标。现在国家的政策放宽了,自费出国学习的条件也大为放宽,这样,就出现了出国学习的人员数量激增,出国学习的目的也日益趋向多样化的格局。中国的留学生分布在世界各地。最著名的有“电脑神童”韦东奕,他2010年1月份同时被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录取,最终被哈佛大学免试录取。他研究“离散数学”,拥有七个国际竞赛奖,他的论文在被哈佛提前录取时被评为“最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