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普遍多少岁上大学?
1890年,日本颁布了《府县立小学校令》和《私立小学校令》,规定4岁以下儿童必须接受初级义务教育(初等教育);7岁以上学生必须每天参加校内体操,进行身体锻炼。为了实施这些法令,日本政府还制定了监督、检查、报告、处分等相关行政法规。 1956年,日本修改了义务教育法,将义务教育的年限由6年延长到9年,并要求各地政府兴办初中,推行九年义务教育制。 但实际上,日本的义务教育制度是20世纪60年代之后才开始全面推行起来的。随着1963年《学校法》的出台及随后的全面改革,日本的教育体制逐渐走向完善。根据该法,日本中小学实行“无差别人均经费”制,无论学生属于哪个学级,学校获得的教育经费都是固定的,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因升学导致的家庭经济压力。 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经济发展高速增长的背景下,日本政府把主要精力放在推动经济增长上,而忽视了社会问题的解决,因此带来了诸如少子化、老龄化等诸多社会问题。为缓解这些问题,日本政府从1983年开始连续采取“分娩奖励金”和“幼儿补助金”等政策鼓励国民多生孩子。但收效甚微。直到1995年,日本的人口自然增长率才创下历史新低的-0.9%。
与人口问题同时出现的还有严重的教育资源过剩和教师紧缺问题。由于国土狭小,资源匮乏,再加上战后长期推行计划生育,子女入学率一直居高不下。据相关统计,1993年全国46所国立大学中就有超过半数出现本科生人数不足的情况——东京大学生人数最少,仅63人。 为缓解人力、物力、财力的紧缺状况,日本开始大力推行成人继续教育,以补充正规教育的不足。通过设立短期培训、职业训练以及专门学校等形式,使更多学生有机会学习和掌握一技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