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华人为什么居多?
因为,新来的华人比本地人多。。。 这么说吧,在1825年到1975年间,从中国移民至东南亚的华人大约有400万,而移民到新加坡的就占了365万左右(约等于当时新加坡总人口的90%)。这将近400万移民,大部分是福建人,他们说着福建话,带过去的外来术语也多是福建方言词汇,给新加坡留下了浓重的闽南文化色彩。(其实这也影响了马来语的发展,但这里不谈马来语了) 那么这些移民都是从哪儿来的呢?主要是来自福建南部的漳州、泉州和莆田三州的人,具体说来就是福州府的福清县和长乐县、泉州府的安溪、南安和厦门及莆田县的海外子弟。
其中以安溪人占多数——因为清政府规定,每年赴新的移民要提供五百两白银给政府,而新来的安溪县百姓可以免交这笔费用,于是大量安溪人移民到了新加坡。(这点钱对于清末的中国来说不算什么,但却是相当可观的一笔小钱了,所以一般民众还是付不起这笔钱) 新加坡华侨来源分布图 而这些新来移民者,刚到南洋时大多处境艰难,但通过勤奋和巧匠精神,最终在新加坡站稳脚跟并成为主流族群。
当然,现代的新加坡华人中,也有不少华裔公民是土生土长的,他们的祖先是在19世纪初,英国占领新加坡后,来自中国的移民。 现在的新加坡华人绝大多数都是19世纪以后才来到这个岛国的,因此在民族和文化上并没有与本土居民形成明显的分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