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人福利低?

缪凯缪凯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高福利”这个概念很含糊,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语境下有不同的含义。 在计划经济时期,所谓“高福利”就是免费的大食堂、免费的教育和医疗(包括计划生育)等福利。 当时中国经济底子薄,每年财政收入只有几百亿美元,但中央依然坚持给农民和工人发各种福利。

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实行的是低税收、高支出、低收入的财政方针。比如1978年人均GDP只有375美元的中国竟然将高达12%的税收全部用于社会福利开支,高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到1990年代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政府依旧把60%~70%的收入都付给了社会保障体系。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中国的劳动力成本相对比较低的国家优势正在逐步丧失。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增长速度下滑,人口老化,民生支出占GDP的比重不断上升。如何调整经济发展方式以适应这些新变化成为当前中国政府面临的紧要任务。

在这一背景下,一些人把提高公民福利水平当成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个政策工具。他们主张增加对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投入,特别是在公共服务领域实行政府购买的扩张,同时扩大税基、开征新税种以提高税收收入来加大公共财政支出的力度,以此来提升民众的福利水平。 这种建议当然有它的道理。但是应该看到,在中国目前的财力状况下,通过增税来扩张公共福利供给的空间有限。因为无论是增值税还是个人所得税都是中低收入者负担比例较大的税种。

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失业人群增多的情况下再增加中低收入者的纳税义务显然不符合宏观调控的方向。而且,在中国目前有庞大的国有经济和垄断行业,这些部门不仅贡献了中国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税收,也提供了大部分的非工资性补贴。如果将这些部门的利润更多地用于社会福利支出,比靠加征税赋的方式来筹集资金具有更大的可行性。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