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硕士有哪些课程?
在硕士研究生中,经济学专业是比较特殊的,很多院校的经济学院会开设学术型硕士(简称“学硕”)和专业型硕士(简称“专硕”)两个学位。不过,尽管两个学位存在差异,经济学的基础课程还是比较类似的,基本上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经济学史、国际经济学等课程。
不同学校和学院对于学术型硕士专业的培养有所侧重。有些学院侧重理论,有些学院则侧重应用。以山东大学经济学院为例,学术学位学生主要研修经济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政治经济学、经济学史、西方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数理经济学、中国经济专题、西方经济专题、当代中国经济问题专题、中国经济发展专题、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专题、产业经济学专题、财政税收理论与实践、金融理论与政策分析,以及专业外语、现代经济分析等方法与技术等。在学位论文方面,学术型硕士主要以理论研究为主,通过撰写论文的方式论证并验证某个学术观点。
和学术型硕士相比,专业型硕士更加强调技能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上,大部分院校也会为专硕考生安排就业指导、经济数据分析等专业能力方面的课程,帮助考生掌握分析工具,训练经济学思维,运用经济思维方式解决现实问题。
当然,不同院校针对专硕考生的课程安排也各有不同,大部分院校的专硕课程都会开设中级宏观、中级微观等理论课程,也会有计量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统计学、金融工程和公司金融等应用类的课程。
当然,学术型硕士和研究型硕士的录取难度和录取比例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学术型硕士在复试阶段往往有笔试,复试难度系数略高于专业型硕士。而且,学术型硕士招生人数会远少于专业型硕士,其录取比例也会远低于专业型硕士的录取比例。但是其奖学金覆盖范围比较广,且学费较低,一般学费在8000元/年。专业型硕士在复试阶段,考察学生的专业能力,复试难度高于学术型硕士的复试难度,并且推免生占比相当。其学制较长,从两年到三年不等,学费一般高于学术型硕士,学费在10000元/年到12000元/年。
无论是学术型硕士还是专业型硕士的课程,都是与硕士期间的研究方向和学习重点密切相关。无论考生是否确定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只要做好专业课学习、毕业论文撰写等相关功课,都是会被录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