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预科课程包括哪些?
“国际预科学院”这个概念听起来有点新鲜,其实是个老概念了——以前在国内上国际学校的人都会知道 学校一般会在高二年级开设Pre-IB(国际预科)课程,目的是为了给学生打下一个良好的学术基础,便于将来进入理想大学。 而现在的国际学校、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以及民办国际学校普遍都开设了IB课程(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Diploma Programme)。虽然名字里有个“I”,但是和A-level,AP这样的传统课程体系不同,IB是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化”教育。 因为IB课程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开设,其评价标准也相对客观,所以受到全世界大学的广泛认可。 那么IB课程到底学什么呢?它分两个阶段,分别是高中阶段的DP(DiplomaProgramme)和大学本科的CP(CollegePreparatory Programmes),我们接下来重点说一下DP课程。
IBDP课程共分为六个学科组,每个学科组下面分别又有三个科目。 除了这六科主课以外还有TOK(Theory of Knowledge),CAS(Creativity,Activity,Service)这两门必修的课程。 以上12门课的成绩将会最终决定了学生能否从IBDP毕业,拿到学校的毕业证。大部分大学还会要求学生提供6个高的AS level(A-Levels体系下的高级课程)或3个ALevel(A-Levels体系下的一般课程)成绩。
那么对于想申请TOP50大学的目标学生来说,他们一般在高中阶段就要学完这些课程并且要拿到好的GPA。 以牛津剑桥为例,它们对高考成绩的要求是A*AA~ABB,那剩下的这三门高中课程怎么安排呢? 一般学校会采用三种方式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种就是高一高二的时候多修些课程,争取在高三把剩下的三门主课刷完,这种学习强度非常大,适合学霸。 第二种就是在国内多用些时间学数学和物理,因为这两门在中国本土考试比较容易拿高分,这样可以在A-level阶段少选几门课,把剩余的时间用来学IGCSE(A-Levels体系下的预备课程)或者学一些大学先修课程。 第三种方法就是直接去国外读Pre-IB或者IB课程,提前适应国外的教学模式和进度,为未来的本科学习打下良好基础。